首页 >> 裸花蜀葵

乡村建设的理论视野与实践创新下密脉木属


2022年08月30日

乡村建设的理论视野与实践创新(下)

11月19-21日,由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和国际社区支持农业联盟主办的第六届国际社区支持农业大会/第七届中国社会农业(CSA)大会在北京顺义召开。来自20多个国家的生态农业实践先锋、学者与国内众多的开拓者们将一起探讨食品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乡村建设和参与式保障、CSA生产经营等议题,寻求城乡关系重建、市民与耕者平等之道。

19日下午,主题为乡村建设的理论视野与实践创新的分论坛以百年乡建为历史脉络,无论主持人、发言人,还是评论人,多既长期持续地参与当代乡村建设一线实践,同时兼顾研究背景。此次分论坛由重庆大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特邀研究员潘家恩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温铁军、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中国乡建院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研究员李昌平、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主任、重庆市梁漱溟研究会副会长廖晓义、《碧山》主编左靖、安徽大学农村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德元到场参加。

以下为会场实录:

潘家恩:今天的主题强调的一种社会参与,我们说这几年我们除了大学生下乡,除了文化下乡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力量就是艺术下乡,我们下面的目标转移到了安徽非常有意思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乡村建设的案例,就是碧山实验。我们下面就有请安徽的碧山实验的联合发起人,左靖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碧山的故事,热烈欢迎。

左靖:听到李老师的发言我感到非常的,说不出来的滋味,我觉得他的发言气势如虹,我这边可能就是灰头土脸。我跟他讲得一样,我是从零开始,这是第一。第二,完全是业余的。我们一开始做的时候,完全不了解乡村。可能我个人是这样的,因为我没有乡村生活的经验。

碧山计划到今年差不多有五年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我也不太清楚,可能现在的媒体容易放大。我这边要介绍的不是一个系统的东西,也不是一个结构性的东西,只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我们就来分享一下怎么样以一个外行一步步展开在乡村的工作,这些工作其实都很微小,没有影响到大局,都是由很多琐碎的事情组成,然后遇到了哪些困难,使得我们现在举步维艰,不像李老师一样感觉势如破竹,气势如虹。

碧山计划对我个人而言有一个前传,2001年是第三拨乡村建设开始的年份。当时我们去了另外一个村,札记,去做一个艺术的活动,是艺术活动,不是乡建项目。因为大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恐怕就是脱光了衣服在街上跑,或者是画一些稀奇古怪的话。我们2001年开始就去了乡村,为什么在那时候做乡村?现在有一个很红的导演贾樟柯,他说一句话,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只是盆景,真正的中国在乡村。那时候更是如此,是在资源极为集中的上海和北京这样的城市发生。我们想想所谓的当代艺术能不能在乡村发生,所以也就有了2001年我们和一群艺术家去乡村做这么一个活动的机缘。这个活动内容非常丰富,但是我只举一个例子,当时同去有一个学者,他是北大的博士,研究理学的,他当时也很年轻,因为刚刚毕业,他提出一个作品的方案,我们那时候不说做活动,叫作品的方案。他是在札记村的一个祠堂里面组织了小孩区教他们读《论语》,读经。当时的场景是这样的,他穿着新青年的T恤,边上是他组织的小孩,他就在空旷的祠堂里面教他们读有朋自远方来,孩童的声音在祠堂里面发生的时候,我们年轻的学者眼眶一热,肩头一沉,觉得中国传统的传承的生命就在了肩上。很快《论语》就念完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读完以后每个小孩都伸出手要钱。

我们可以想象2001年的时候,那个乡村其实是根本没有发展旅游,但是这种浓厚的意识,已经通过家长传递到孩子们的脑海里。这样一来我们学者就完全的崩溃了,后来写过一篇文章,说读经和知识分子的幼稚病,我们知识分子到乡村到底能干什么,是不是完全凭着想象做这件事情。

这件事情其实对我们的影响也很大,我们一直就在思考。像我们这样身份的人又不懂有机农业,又不懂金融,尤其是这么牛的内置金融都不懂。我们到底怎么去乡村,到底能做哪些事情?

碧山计划,其实这个缘起是2007年,我和另外一个发起人,我们去我的老家,我的老家离碧山很近,一个小时的车程。来考查我们的龙村,最后我们选择了碧山,是因为碧山有我们以前写诗的诗友,在那边已经为我们打小了已经比较好的基础,在那边改造老房子,通过这种改造这是一种对乡村文化保护的模式,这个模式让我们很激动。我们就决定在一线碧山这个地方,把我们关于乡村的种种乌托邦的设想落地。

这是碧山村七十年代的场景,像一个水墨画,基本上还是属于农耕的感觉。这是碧山的位置,其实是位于安徽、浙江和江西三省的交界处,所以我们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地域文化,徽州文化核心的地带。

碧山村其实是离县城很近,只有三四公里,因为他离县城近,所以经济稍微发达一点。我们经常会去看一下老建筑、古村落,碧山村的老房子基本上都被拆掉了,也剩下了一些。我们去的碧山是不被任何人关注的村子,因为那边没意思,都是新房子。我们恰恰就选择了这个村,所以这就发展到我们简单的方式,可能是很粗暴的认识。我就认为中国式的旅游其实是乡村的第一杀手,我们中国这种发展旅游的方式,肯定会毁坏乡村的元凶。

碧山村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村落,2900多人,800多户。虽然经济稍微发达,老房子拆掉很多,但是经济形式还是那种农业。当然大部分收入还是跟中国很多农村一样,靠打工。

这是碧山的水口,很美。我们在碧山村实践这么一个计划,其实是源于一个整个对碧山共同体的构想,这个构想是建立很多国内外的社区,艺术家去这个社区去做实践,有很浓烈的乌托邦的色彩。当时我们的口号是动员各界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来碧山,他们尝试互助的社会实践。当时我们的初心是这样的。其实经过五年的实践,我觉得这些我们进入的很浅,空间非常的小。这是一个关于碧山的乌托邦的想法,这是我们设计的一个logo,因为我是在艺术系统里面做,所以我们从事乡建就是要把以前所在的资源要带进来,然后跟我们的身份,跟我们背后的资源是有关系的,因为我们不懂农业,我们只能说在文化和艺术的方面,这是他的缺口,用这种是介入乡建。这是我们的logo,包含了当地的牧场,包含了知识分子下乡的意思。

有这么一个设想,就要落地,我们是不满足于设想,所以落地的标志就是我们在2011年,在碧山做了一个碧山丰年祭,丰年祭是台湾的说法,当地是没有这样的活动的。其实我们是硬拿了一个东西空降在碧山村,当然我们展开的过程中也是犯了很多的错误,比如说碧山丰年祭这个名称,以及我们请了平面设计师去设计它的形象,会在一个白的背景下印上几个绿色的字。大家知道中国民间对祭这个字是非常忌讳的,尤其是在白底上,是非常大的忌讳。当时我们知识分子幼稚,不跟当地有任何的沟通。很快就有村民去县政府提出异议,正好也非常不巧,那个期间我们一线发生了几起意外死亡的事件,所以这一下子更加加重了农民的疑虑,强烈要求这个字是绝对不能用的,那么大幅的海报决定要撤掉,或者必须要换底色,所以我们改了一下,叫做碧山丰年庆。

这张PPT的内容就是我们如何的设计丰年祭的,你们可以看到来自于我们以前的工作系统,我们会把以前工作系统的很多东西放进来。其实我们完全不知道,完全是靠那种想象,也许借鉴了比如说台湾的美龙地区的一些想法。你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知识分子刚开始接触乡村的尴尬和不专业。我们当时发掘了一个当地的民俗,是在嘉庆的时候流行的,我们找了当地的文化部门的人帮我们再现,或者重新来恢复这个民俗。大家可以看出他们的装束,明显的像是印第安人,也可以看出这些人是受了电视文化、流行文化的影响。所以有这样的装束,但不要紧,我们是要从错误中学习一些经验。当时人海人山,因为碧山村已经有很长很长时间没有看到这么多人了,没有看到这么多有意思的事情。

我们做了一个展览,叫互助传承,请了艺术家和设计师,我们前期请设计师跟当地的民艺进行对话。我们还做了一个老照片的展览,这也是从当地文化部门借的老照片。右下角是碧山的女子篮球队,你们可以想象在人民公社时期,碧山村的公共文化服务是非常多的。今天不可能看到妇女打篮球。这个老展览也勾起了大家的回想,大家都去寻找自己年轻时的样子。

我们请了设计师了解当地的民艺,通过对建设,对民艺的灵感的吸取,来重新设计这些跟民艺相关的设计作品。这是我们徽州冬天取暖的火筒,这是我们设计师改造了当地的一个设计,当地有一个吃的食物,我们设计师做了模具,把这个作为礼品给嘉宾。这是广州美院的版画家,在碧山创造了一些版画,我们还做了历史文化的描绘,这也是我们一直想恢复的当地的公共文化。我们还放映了电影《小花》,《小花》的很多场景都是在碧山村的,我们的村民看到以前的碧山村的样子,也勾起了他们对以前村庄的回忆。这是在祠堂边上放映露天电影的场景,我们专门去借了35毫米的放映机和胶片,也做了纪录片。因为纪录片也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个工作就是当代人怎么反映农村题材的纪录片,还有讨论会,我们何慧丽老师也参加了。

我们以前写诗的,自然也做了一个活动叫诗歌课,这个还是很有意思的。我们召集了很多学生,请了一些诗人给大家讲诗歌,其实在很多人看来可能觉得这只是一场秀。但是通过这个诗歌课,对小孩的这种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可以举个例子,就是一个诗人就问这些小孩,昨天在池塘里面听到噗通一声,你们说说看是什么声音,有的小孩说石头扔进去的,有的人说青蛙跳进去了,诗人说难道你们就不能想象是星星掉进去了吗?所以小孩的脑洞就大开了。有一个小孩给诗人写了三句话,从屋内出来,站在空空的祠堂里,我感到深沉。小孩还写出这样的诗句,让这个诗人非常的惊奇。其实这个诗歌课不能仅仅作为一场活动,其实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日常化的活动来举办。

后面设计了很多的节目,包括戏曲、新民谣音乐会。戏曲对乡村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而且徽州本身就是一个喜剧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它有黄梅戏、徽剧,其实这些东西其实村民很久没有听到了,我们就从好几个县里面请来人,给村民唱了三天戏,都是坐无虚席的电影院,很多村民都来看。我觉得真的是像一场梦一样,2001年的丰年祭离现在已经五年了,但是这个盛况再也不可能再现了。

原来我们是想每年都要做的。因为2011年的丰年祭做得很成功,媒体报道的也非常多,其实中国是太缺乏所谓的乡村公共文化生活的标的,已经到达一个非常让人绝望的状态了。那么丰年祭其实是想促成乡村公共文化生活重新复兴的一个努力,所以引起了很多媒体的关注,因为媒体的关注,所以一线有一个国际摄影节,大家知道中国有好几个摄影节,黟县有也是之一,县委书记就把策展的任务交给了我们。因为我们是做当代任务展览的,其实我们对这个摄影节是没有什么兴趣的,我们主要是有一笔钱来我们的丰年祭。其实在黟县的几古村落里面取得的摄影节的名字叫做城乡交响曲,不像做的像别人一样永远是美丽的风光,永远是美丽的溪水,我们对这个没什么兴趣。我们做的其实是探讨城乡问题的摄影节,你可以想象看到城乡问题必定有所批判,所以这个摄影节的作品一出来,我们县里面的文化部门,很多部门都感到深深的不安,因为政府拿来钱摄影节的目的是旅游。他只有一个核心,就是旅游。你怎么可能允许一个带有批判色彩的摄影节的存在呢?这也就是为什么种种原因导致我们这个摄影节在头一天开幕,县政府找我们谈话,说你们的摄影节还是不要办了,这是我们当时布置的场景。徽州有非常丰富的古建筑的资源,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祠堂,这是亚洲协会的展览,在这个祠堂里面展出,其实是探讨过分的开挖煤矿跟冰川融化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关于生态的摄影展。

这是我们设计的节目,当然节目里面有一个内容,是请何老师要从河南请十几个农民到安徽来,跟我们交流,其实也像一场梦一样,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嘉宾已经到机场了,下了飞机接到电话说这个活动取消。

我们同时也在村头做了一个雕像,这个人可以讲一下。他其实是陶行知的追随者,然后他当然淮阳小学的校长,我们把这么一个非常重要的人,他就是我们的碧山人,我们把重要的乡贤做了雕像放了村头,告诉大家我们有自己的历史,有自己的乡贤。我甚至带了很多的学生去把碧山村老的路的路名,和老的地名寻找回来,因为乡村没人重视它。我们还做了一个工作,把这些名字重新找回来,然后怎么去把这个名字在村庄里面恢复。这个活动也好,我们在村头做这么一个雕像也好,其实都是为了树立村民的一种所谓的主体性也好,所谓的尊严感也好,历史感也好。其实我们的目的就是在这一点上。

当然你看到的这个其实都是没有被展出的,最后都被取消了。因为人也来了,所以我们私下里面也做了活动,包括台湾来的,美国来的,各个地方来的,我们自己自娱自乐,说了一些互相安慰的话,有一些讲座和分享也在小范围的进行。

重点讲一下黟县百工,这也是碧山计划实实在在的成果。黟县百工其实是2001年开始,我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安徽大学的学生,所以我有学生的资源。2011年我就带学生去遍访所有黟县的乡镇,寻访当地的手工艺。其实我们寻访手工艺的目的有三个。第一个就是做档案,我将即将消失的手工艺做档案。第二就是让学生通过调研了解当下徽州乡村的经济状况,因为徽州是缺田的,要从江西运粮食来吃,所以很多人要有手艺来养家。再加上徽州的建筑特别发达,有特别高超的工艺。第三个我们做这个调研的重点是实现民艺再生,我们不是做死的档案,而是让这些民艺通过跟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合作,使它能传承下去。经过两年多的时间我们做了这么一个调研,出了一本书,一共有500多页,2014年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你们可以看一下,专门做了一个别册,我们是做木活字手工纸印的,因为这是诞生在安徽地区。现在中国有两个地方还有木活字,一个是浙江的瑞安,还有福建的邻化,他们用这个木活字印家谱。所以我们就把这样的手工艺的东西,放到去寻访手工艺,让手工艺传承的工作中去,其实是要把它用起来,手工艺一定要用起来才会活下去。

然后我们又做了,短短的半年时间里面做了五场展览,这也是跟我们的专业有关系,就是做策划的,在北京做了三场,在台北做了一场,在合肥做了一场。

其实通过黟县百工的调研,出版了展览,也影响了很多人,大家通过这么一个渠道去了解,我们的民间有这么多的手工艺。当时我很天真的想,中国有2000多个县,如果每个县都出版的话,我觉得中国手工艺已经完全复兴了。这是我们从日本请来的做竹子的匠人。这是展览的场景,这是我们做的别册的亩活字手工纸的印刷内容。我们经常讲手工艺已经凋敝,很多手工艺消失,这个话我不讲,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些手工艺的东西,其实都可以挖掘出来。我就觉得是我们发现挖掘的不够,我们做的工作太少。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个朋友在浙江的澧水,他原来是做手工布鞋的。他花了70多天的时间,就找了40多个竹编艺人,而且这些竹编艺人的技艺高超,当然绝大部分已经不从事竹编的手艺活了,他就让重操旧业,给的工资超过了当地的公务员,然后就团队在他的品牌一下,通过微信这样的媒体来进行传播销售,非常受欢迎。这件事情极大的引发了我,也引发了我,我们真的是没有用心去找,不是没有,是我们没有用心找。

这是我们今年做的最大的工作,就是改造碧山村的供销社。刚才李老师说供销社已经变成了供销社人自己的供销社,他靠拿租金,是这样的。但是我们把它租下来了,恐怕要重新的激发一下它的生命。

这是我们重新设计的供销社,这是供销社的外景,这是内景。像供销社这样的一些柜台,其实是七十年代的历史的记忆,我们在设计的时候是完全不动,它依然存在,只不过里面的商品会换掉,我们会换那些符合健康的,可持续的,不要把垃圾食品再放到村子里面来。那么这些商品同样是原来供销社的功能服务这个社区,这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我们会在供销社里面设立便民服务站,最后一公里,就是快递服务和其他的服务,我们会跟机构合作,在这里面实现它的功能。还有很大一部分会放一些民艺的产品,请一些手艺人把他的产品到这里面来卖,同时我们也会找一些设计师的东西放里面来卖。后面我们建了一个戏台,丰富公共文化的生活,就是体验教育的功能。

这都是我们的梦想,黟县百工馆,我们知道日本的民艺特别发达,确实是如此。日本人为什么会这样重视民艺,就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由柳宗燕被代表的一群想复兴日本民艺的人,已经是遍访日本全境,他们办杂志,做了大量的工作。才使得日本的民艺在今天超过中国,可以这么说我们今天在走他们走过的路。民艺是日本的发明,但是百工是中国专有的名词。日本有民艺馆,我就在想在中国建百工馆,这是我的理想。这是我们今年底要创刊的杂志叫《百工》,我就喜欢做杂志。

还有一个杂志大家可能在座的有人看到过的,就是以碧山为名的杂志,这是一个很大的工作就是古建保护和利用。我们怎么去改造古建筑,怎么焕发新生,我坚决异地保护,所谓的异地保护是非常糟糕的事情。把大量的基础的东西连根拔起,搬到北京、上海,居然还有国家古建的泰斗权威还觉得异地保护是一个方法,我觉得千万不要提,异地保护是绝对错误的事情。这是我修的第一栋房子,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这是碧山村的地标,碧山书局,是南京先锋书店在碧山村开的分店,其实是把碧山的祠堂活化利用的例子。

这是我修的第二栋房子,就是碧山书院,作为一个工作站。这是两个案例,我们的古建筑保护,产权人跟政府的关系,怎么造成我们保护的问题,这是惨痛的例子。

还有一个就是杂志,这个杂志是我们做的,应该说是正式出版了8本,一个叫《汉品》,一个叫《碧山》,就是寻找重返我们家园之路。然后这两期就是相对来说稍微跟我们有关系一点,这两期是专门聚焦现代乡村建设,包括李老师的郝堂村,我们的碧山,其实这两本讲了很多的案例,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这是我们做的乡村建设地图,我们把中国现在哪些人在做乡村建设,因为每个人的方向都不一样,我们做了这么一个地图,大家可以按图所记,跟他们做一些进一步的联系。《碧山》第六和第七期,是关于民艺复兴的专题,如果感兴趣可以看一下。我们也做了中国民艺复兴地图,可以在地图里面找那些民艺复兴的实践者,找你们的同行。

第八期叫做《永续农耕》,因为我们不懂农业,我们要学习,通过办杂志来学习。同时我们做了一个中国CSA农场地图,这是跟分享收获合作的,大家在下面看到的放大的地图就是我们做的,可以通过这个来寻找你们的伙伴。本来是我们大会会有一个展览叫稻米的展览,但是因为没钱,只好变成明天的论坛,我会在下个月在贵州去做,关于稻米的,我们天天吃的米,我们对它又了解多少?我们出了很厚的米刊,大概春节前出版。我们还做了这样一些出版的工作,展览是很多的。我们在今年4月底到5月30号,我们在北京元典美术馆做了展览,我们在碧山做了这么多年,其实也没有多少年,我们对碧山的改变其实几乎没有,不像李老师一样的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到碧山去垃圾还在那里,村民跟以前差不多。但是唯一有点改变就是十几个村民开始修民宿了,当时我们还天真的想怎么帮助他,其实根本不要你帮助,村民完全自己知道该怎么做。在这个展览的前言里面,其实我们对碧山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我们对农村的认识。还有一个就是通过出版,通过展览,通过讲座让更多人去了解我们的乡村是这个样子,让更多人去加入我们的队伍,我觉得这个才是碧山计划的最重要的价值。谢谢大家。

潘家恩:我们第五届CSA大会是在上海的同济大学,我希望我们真正能有一种跨界联合。当时左靖老师讲的很重要的一点,希望能打开大家的一种想象,让我们看到乡村也可以是一种不一样的乡村,这里面我们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独特的例子,有自己的光荣和手工艺,每个村都可以是舌尖上的中国,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不一样的艺术,不一样的艺术家,不一样的建筑,不一样的知识分子。其实我自己也做乡建十几年了,非常有体会,这也非常正常,不只是我们这样的,其实梁漱溟都是这样的,我们只要真正能眼光向下,脚步向前,就是一部乡建史。有请同样来自安徽和安徽大学的农村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的执行院长,张德元教授。

张德元:谢谢大家。我用不了那么长时间,讲讲我们乡建工作的经验。我给大家汇报三个内容,曾经干过的事情,我们曾经干过的事情有经验也有教训,我们把趁此机会把这个跟大家分享一下,也希望借此机会能够让同志们对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出谋划策,给一点帮助和指导。

我跟大家讲三个内容:

第一,是讲讲搞过的小井庄的实验的意义,以及它为什么不明不白的就终止掉了。这个终止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第二,我们来谈谈我们在安徽的村企合一的实验,目前还是比较有希望的,为什么能坚持下去?以及这种实验的局限性何在。

第三,给大家汇报一下农村研究院下一步打算要干的事情。

当时受到社会的资助,在安徽省肥西县的小井庄做的实验,我们就把它称作为小井庄实验。这个时间的持续是从2005年到2010年,这么五年的时间。所做的工作就是在这个社区里组织了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当时的想法也很宏大,就是按照李昌平刚才讲的通过这个组织,塑造出农民的主体性,所以当时有了这个想法,取了一个名称叫小井庄发展,有包含着这么一个寓意在里面,但是后来并没有做到。到2010年的时候,这个实验就终止了。而且应该说是被迫终止的,这是概况。

小井庄实验所做的工作对于当时来说有什么意义?我觉得我看到的意义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就是对农村进行金融制度的松动有促进,当时在做这个工作的时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为中国的企业垄断很严重。那么不仅国内外管住,而且银监也管住,不断的有报道送到中央来,这对金融改革的促进有作用。第二,运气比较好,我们安徽有一个通告是政府的副秘书长,当时他正好兼任安徽省副扶贫主任,他想我每年把这个扶贫,就像撒胡椒面一样撒到农村去,也没看到什么效果。与其是如此我不如拿出一部分钱来组织农业资金互助组织,这样的话钱还在,还能滚动。所以在小井庄这个经验在部分地方做了推广,还做了提审。虽然小井庄的实践本身是小井庄这个组织对政府的,但是强力的推广。来做农民自主互助组织已经不局限于顺序了,成立的点还是有的,有的是像正规的单位和服务体系,已经做到了像八十年代那种农民资金会。这是第二个小井庄实验的意义,主要是对农村金融准入政策起到了作用。我记得2007年做了一个公开信,缓解农民金融合作的权益。

第三个问题,就是这个实验为什么被迫终止了,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是什么原因。我觉得有五个原因,这是我自己总结的。

1、本来这种资金互助组织之所以能够搞下去,就是自我关注的民主制度。但是这种民主的规则最后被破坏了,就在小井庄这个社区内。形成了内部人控制,少数人说了算,最后就违规操作,违规操作的话那么慢慢的就经营不下去了,这是导火索,为什么要把它终止的直接原因。再往深里想,就是党组的需求调查并不充分,后来我们发现直接的供给与需求并不匹配,不匹配的话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小井庄的群体仍然是小农经营,在整部地区看,农民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并不需要贷款的,跟贫困的山区不一样,能源艰难需要贷款,在中部地区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2、资金互助组织对小农不匹配。同时这里面有一种产业,就是这个村有大量的农民经纪人,他们把当地的农产品向外组织输出,他们是需要资金的,但是我们这个资金又跟他们需要的不匹配。因为他们要做的话,我们这钱给一户还行。你想如果这么一来的话,市民对它就无所谓了。

3、我们后来想跟这个小井庄的地方缺乏产业支撑有关系。我们后来发现我们贷出去的款,很多都是用于婚丧嫁娶,一个地方如果他没有产业支撑的话,这种持续性就受到了影响。

4、坚持民间性,不应该跟政府打交道。这块也是一个失败的原因。

5、我们发现在小井庄做的工作是纯粹的金融合作,没有考虑其他的产业发展,虽然党组也有这种愿望,想打造主体性,但是没有做,没有把产业发展、文化建设和乡村治理联系起来,这可能是不能持续的重要的原因。

这是我对第一个问题的解释。

第一,我们村企合一的制度实验,在黄山区的山岔村,这个实验是从2009年开始驻点的。它的内容跟我们小井庄不太一样,除了村企合一的制度设计和运作之外,我们把它和产业的发展、文化建设,以及乡村治理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去考虑的。那么现在的效果很不错,农民富裕了,乡村繁荣,到安徽的村庄去看除了老人就是孩子,凋敝的很多,我们的村庄很繁荣,产业兴旺。而且我们这个地方的富裕是打了一个括号,叫共同富裕。就是我们的村庄的贫富差距小,我们在组织内部设置了四次分配的制度,就是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企业的员工,要拿一份工资。而且管理者的工资和一系列部门的工资,差距是非常小的。

第二,整个的程序都是按照土地股份和人口来分的,这样的话差距就小了,按人口分的。

第三,留了一部分的利润,所有的村民都办了社会保障。

第四,搞了福利的建设,技术的传授和大量的讲座。

1、我现在特别向讲的就是为什么要去搞村企合一?这种声音的依据在什么地方。大家都知道,会看到中央已经省了深化农村结构的方案,在这次的改革方案当中,关于农村的组织建设它的导向是党政要分开,政企要分开,对这个方案是不利的。搞这个村企合一第一个理由,现在的企业制度只是与村内制度和党内民主制度没有一致性,现在有一个管理层,有一个监事会,跟你的村民制度差不多,也讲民主选举。我们的老百姓讲话虽然很粗俗,但是一句话就点醒了我。下决心搞这个事情是因为有一次他们的老百姓跟我说,我们九年之前老百姓自己就在干,只不过后来我们就给他们规范了而已。但上面仍然要求企业归企业选举,农民跟我说,我们就那几个能人,选来选去就是选他,这个还要等。

2、在这个地方看到的好处,村企合一能够使农民自治落地实处。我们在很多地方所看到的村民自治,为什么有的形式,你看到的只不过是一次选举,而且还是不尽人意的选举,选举的以后还有什么?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你看到了吗?从群众的角度来看,他心里想我们没有物质上的利益共同体,我管你们村委会的干部怎么搞,甚至最大的好处就是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他很明白这个村委会的干部管的是他们共同的财产,这个实际上是大家的,不需要你去动员,他就会主动的去关心,主动的去解读,这个才是整体的得到了实处。

3、我为什么对中央政策的方案持否定意见?农村的制度应该是越简单越易行。你跟他讲什么党跟政分开,政跟企要分开,农民讲你啥党政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正因为这个制度设计的简单,所以才能做好。

4、村企合一是与乡村精英稀缺,组织微小相匹配。农民讲了我们的村庄就那几个人,你选来选去,选主任还是选书记就那几个人。那么这个城市共同体都非常小,所以信息很容易对称,你老是在书房里想怪名,党政不分开,不能相互制约,你相当分开了他照样不能相互制约。

5、我们从调查数据上能看到一个问题,前不久在农村的郊区做了一个调查,调查的结果是北京的农村村委会和党支部干部所占的比例是65%,为什么会这样吗?说明这是群众内在的诉求,这是我讲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三个问题,我们的实验成果的推广,现在存在的障碍。

1、你想要搞村企合一的制度,前提是这个村有一个企业,我们之所以在山岔村做的,是因为山岔有企业,是黄山脚下,有旅游。全村的资源都是旅游资源。

2、他村未必有山岔村这样的资源禀赋,山岔村只要有个围墙就有来旅游的,这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3、山岔村的产业模式其他农业村难以效仿,他主要搞旅游产业,不搞农业。而作为我们农业的实践者,我们更关心农业的。

4、存在法律政策上的障碍。村企合一的不仅违法,而且违宪。所以请大家出出主意,给我们想想办法。我抛砖引玉。

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工作方案已经报到省里面去了,现在习大大管的严,不像我们过去想做什么就干起来了,现在可不行。现在要报批。所以我们把点选好了,选好了是能源村,而且这个村是有产业的,就是种茶叶的。这个村有一个企业,有六个农民合作社,有十一个农民组,我们希望把它整合成一个组织,把企业和政府组织起来。另外就是吸取小井庄的教训和山岔村的经验,山岔村我们考虑到了文化,这个考虑点应该有。

另外我想了东西一个不违宪的,我们成立了一个农协,自治组织。这样一个想法就可以打这个产品形态。

第四要干的事情就是山岔村缺了一个东西,就是内置金融,在下一步我们要搞一个内置金融。

另外我们准备下一步干的工作,就是支持并拓展碧山计划。以上就是我给大家的分享,谢谢大家,也欢迎大家到安徽肥西看看。

潘家恩:非常感谢张老师以及许多人给我们总结出来很多的反思,也能让我们将来走得更稳。张老师讲的这些既是我们的困境,同时也有张力。因为我们知道乡村建设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不可能在白纸上重新开始。其实乡村建设是在破坏的大环境里面的,因为乡村建设有实践,我们有实践的逻辑,就是见招拆招。下面请最后一位发言人,何慧丽老师,她一方面是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员的副院长,也是河南灵宝弘农书院的院长。下面就有请何老师。

何慧丽:其实今天是不敢讲的,因为前面做的都是大腕,大腕我只有学生的份,学习的份,所以说今天下午跟大家一起学了前面的各位老师的发言,他们的见解、他们的做法。温老师就不用说了,我作为他的博士后,有时候他讲的我也听不懂。但是他一定要绕,因为他得绕。寥老师非常明确,她说乡村社会缺组织,是社会的病,所以要从社会建设上来说,那社会建设是需要社会组织建设,寥晓义老师形成了非常完备的说法,而且她像个女侠,东西南北到处打,让我非常佩服。李昌平老师说乡村其实是确金融,也是组织供给稀缺,所以李昌平老师又形成另外一套说法,缺金融就做金融建设,重点的组织建设是以金融组织打头的金融重要。李昌平老师是影响过我,因为在2001年的时候李昌平老师去北京大学演讲,但是我学的四不像。不管怎样,这两位老师是非常勇敢的,昌平老师是在体制内的高校混了混,不想混了就又出去了。寥晓义老师据说是混的时间长一点,而且是相关的体制内的高校说你来当我们的系主任,寥晓义老师说对不起,就像我鄙意美国的绿卡一样。所以这两位老师我是非常佩服的。

我跟左靖还有张老师,我们三个人有类似的地方,我们是两栖动物,乡村做做,回去再做做研究。有时候觉得研究跟实践不一样,那没有办法,高校给你发工资,也给你一个位置,你又觉得那个不足够,又出去转转。所以下面也没做得很彻底,李老师还不是教授,据说你已经不想了,但是我想可能还是愿意的。我也是混了一个副教授,我们张老师最好了,但不管怎么样。我的意思是学不完,只是你不能只学菜谱,你总得要做事。我今天不想汇报我以前老说的那一套,我总体的感觉就是说我们在做21世纪的事情,我们做任何事情的动力和根源,是来自于严峻的社会现实问题,那社会现实问题以及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岗位上所拥有的资源,他所有机缘面对的村庄的对象,以及他自己的经历所给予他的一些资源,这是我们的条件,是我们的环境。那问题意识是我们的根源行动力,而至于说我们追到梁漱溟那儿,何不追远点,追到孔子那儿。后来橛子老子是孔子的老师,就追到了老子那儿,然后又追到了轩辕黄帝那儿,你真复古还原吗?我觉得是不可能的。我认为我有一个资态,虽然我学得太差,就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那些都是我们的历史资源。

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今天汇报的不是我做的,因为我已经十年了,每次回去汇报我都带一个团队,就像个马戏团一样,今天我也带了团队,希望大家给我团队一点点时间。因为我们今天的定位我是学生,有许多的先行者,有许多比我高强的人都在做,我也明白寥晓义老师还有昌平老师、左靖老师、张老师得意思,我们只是推动者,我们只是促进者,我们最终的归宿是我们培养的,或者我们发掘的农民,他们成为新农民,他们有足够的自信在他们即有的条件之内开创幸福的生活,所以追踪的归宿就是让我们自己消失掉。就是说往后退,我想了这个以后就特别的安心,今天讲的是农民群像。

这个图也是我最近的学习收获,大家都知道黄河是母亲河。黄河作为母亲河不仅是由于地理和水质特点,最重要的是黄河的金三角。我们把这个广大的区域作为金三角的地点,是内蒙,河口镇以下的中游,和郑州的地理区域,在古代曾经有一个阶段,叫陕州的低于,周朝以后在漫长的农业社会,是与黄河中游的金三角密切相关,那时候是豫陕晋,这么一个低于是中华的农业文明的发祥地。让大家看,也就是说我们真正做村庄的合作,因为各位老师已经讲得那么清楚了,我只是想我们合作的资源,如果要古为今用,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我们黄河的中下游的是如何的合作,如何有大河文明的基因上去。

这是我,我这次都在高原上找,当然下面是黄河的弯,因为它是领导的地方。黄河的北边就是山西运城,运城大家都知道是古黄河文化的发祥地,曾经是舜的故乡,运城在唐朝是非常繁华的中都,也就是郑斌做的地方,你们千万不要注意不是郑斌很能干,是因为有祖宗的基因。北方是山西,黄河是平原,也是河南的文化,向高原的文化,和豫文化交接的地方。这是豫东的兰考县,我曾经在这儿挂职了十年,我是2003年到基层挂职了。我自己什么都没彻底,当官只当到了市长助理,做学问只是副教授。高校培养的人还是想挣扎一下的,让自己不成为废人的老师。

这是领导文明的分布图,你可以看看我们领导的古迹有多少。考古发现170万年前人类就在这儿活动,实际上也就是轩辕黄帝的政权就在这儿。

我们看到了这是荒原黄帝墓前的庙,2006年的考古发现,一个500多平方米的大型的宫殿,地下有300多个灰坑,经过几千年的冲砂,这是我们农业文明的文化中心,是有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我的加是在小秦岭的山脚下,曾经就是一个政权的活动范围。这是一个土层,就是灰坑,几千年人它是怎么样的繁荣发达。这是老子写《道德经》,老子是河南人。恩这是豫东的地方,这是豫西,豫东是拜见夫子处,孔子那时候带着他的学生到处逃,但是在兰考县到了这儿,这儿的本地乡绅把他留下来,留了三四天,孔子在这儿讲学,孔子受到了良好的待遇,孔子走了之后,当地的乡绅对孔子是高度的评价。河南兰考县也是传统文化非常多的,有这样精神遗存的地方。这是清明上河图,因为我当过开封市市长的助理,现在清明上河图的地方被开发成清明上河源,中国传统的古代文明有它的商业模式、政治模式和文化模式。

我为什么费这么长的时间,因为我最近确实觉得无论是金融为突破,还是社会建设为突破,还是张德元老师说的村企合一,我觉得还在村。假如说我们的实验有两个腿,一个腿是我们足够的尊重吸取祖宗的智慧,尊重历史。另外一个腿就是我们足够的,理性的,自尊的把握到我们所实验地域的地理资源、文化资源,以及各种各样的资源。一个是现实基础的尊重和认知,一个是历史的真知,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学别人的经验。为什么实验老不能变成不能金融实验呢,所以我想我们要学什么,老师并没有错,问题是你怎么学。这是我的教训,跟大家分享。作为学生一定要尊重自己的实验基础,也要尊重自己的历史和村庄文化基础。

下面简单的说一下历史,在这里我并不想讲我这十多年的诸多的故事,只是想强调一下我觉得毛泽东时代有一个资源,也就是革命后政权的群众动员的资源,可以作为农民组织发育的资源,我们要正视这个资源,而且也要发掘和弘扬这样的资源。所以说加入防砂治水的经验,里面渗透着共产党领导的早期,我觉得这个见解的不够,链接的也不够。这是我的一些文字,大家可以简单看看。总之都是综合的。我自己的理论基础特别差,因为我大学学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我的研究生是中国哲学里面的社会学,所以我没有专业的知识,实验只能是什么作为突破口,也就是条条道路通罗马,通到核心去,这个核心是今天下午的专家一直都在强调的。

这是早期知识分子下乡和很多的大学生社团一起,因为我那时候是兰考县的副县长,我们一起下去叫知识分子和政府里边的一些人,以及和基层相结合,成立的轰轰烈烈的现象,这张图是一个标志性的图。

我们看一个空壳村,都是老人的村庄,怎么做老年人协会的。这是2004年我们在兰考的村庄做的老年人的协会,他们做的活动和制度设计。因为农村适合做社会的建设,那昌平老师认为社会建设,比如说文艺队、秧歌队达到一定程度,或者说再加上金融,所以昌平老师说是老年人协会的金融,这样做一个实验,我认为这个是符合当前对农村的判断,农村现在变成389961。但是种种原因我没有做老人金融,因为老人也有老人的毛病,如果这个人突然就没了呢。第二,所有的老年人都有他的局限性和智慧性,因为改革开放时代受的苦特别多,所以跟老年人打交道也有麻烦,所以我现在老跟年轻的返乡青年打交道。这是他们唱戏,还有他们自己的编曲。

再看第二个村庄,看村支书为主的典型。看这个故事,因为现在仍然有顽强的生命力,只是没有完全按照知识分子的道路。这个也正常,我觉得这个活动是三结合,知识分子能够成长,尤其是大学生能够成长,农村的实验能够进行,另外最重要是锻造了新农营和新大学生。

还有第三个村庄,现在人越来越多了。下面这个图是今年的7月,2013年我去美国访学,他们仍然很顽强的在做,原来误以为你走了以后他怎么办呢,实际上现在大家放心了,你做任何事情都在那儿像个种子一样发芽,只是看条件,发多高的芽,什么时候发芽,这是今年的资金互助社,这是以前2008年从一个村的资金互助社开始做全乡的。

第四,因为我是有故乡的,我是爱故乡派的,因为我觉得我爱我灵活的故乡,也爱真实的生我养我的故乡,我并不智慧,只是动了本心,因为我觉得想做一个事让我安心。人人都有故乡,各位都能做,不是教授能做。所以我不想做别人的事。因为我发现兰考的经验是农民组织起来的,那这个经验必须要结合红色文化,黄土地文化,以及绿色文化。所以这三种文化的结合来做,但是我发现这么一个工程实际上是一个跨世纪的事情,实际上我们做任何的事情都是在做人,有人就会有事,所以我会推到自己的本身,就是弘农书院,要同样农业,摒弃高校的毛病做书院,吸取传统的经验,带着大学生做实践课,我们全院有160个本科生,全部带到村庄去,做成什么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筛选人才,成就人才。

这是弘农书院做的事,道德做好了要以德为本,以孝为本,在这么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再做农民组织。这是生态成果的合作。大概我只讲这么多,但是给我一点时间。我想让我的团队上来。

这12年做了太多的事情,豫东的王猛,还有陈大工,这位是我的社会学的学生,他是我的本科生,这是我的侄子,这是我们村的媳妇。他们都不是外来的,他们都是要扎根的,这里面只有一个外来的,这个比例比较合适,其他都是本地的,他们才是我们的希望。这才是我们几位教授和研究员希望的。现在让他们来表现。

女:各位老师,我们是从豫东到豫西,我们为了弘扬传统文化还是把礼仪放在第一位,跟大家鞠躬,向各位老师学习。有请我们王猛大哥给大家先做自我介绍。

王猛:大家好,有很多新朋友和老朋友,从2005年结实何老师以来,从开始对乡村建设方面不理解,到后面的坚持,到现在的坚定,有十余年了。还要一直坚持,从当时到现在,有这么多的见证,到我现在已经坚定的一些信心,每个老师说的都对,老师我们都要学习精华,适应的就做,不适应的就实验,我们不怕失败。我们结合本地的东西学习好就好,我叫王猛,来自河南省的兰考县。

陈大工:我主要现在做的产品就是有机玫瑰花,欢迎大家到兰考去作客。

胡佳会:大家好,我叫胡佳会,我在河南兰考,目前做社区教育,以后也会在乡村做教育。

刘磊:我是2003年到2007年跟着何老师读社会学,受他们的影响,所以2007年就开始进入了一个民间机构,中国乡村教育发展基金会,2012年就返乡了,开始从事这个农业生产,推动农村的合作,开展农业和传统文化传承,谢谢。

何盼阳:大家好,我叫何盼阳,从2004年灵宝弘农书院成立以后,我一直在生态苹果种植。

樊少环:我是一名村民,原来也是农民。现在就是跟着何老师从2002年开始到现在,一直在弘农书院工作,谢谢。下面我们想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我们就朗诵一段《论语》第一章。

(朗诵《论语》)

还有第二个节目,吟诵一段《道德经》第一章,如果愿意的话也跟着一起,我当一回老师。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

潘家恩:非常感谢,相信我们都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我们发现其实今天下午无论是寥晓义老师还是何老师都谈到,关于儒家,也谈到梁先生,我们都知道他说中国,我们要去寻根,但是这个有形的根是乡村,无形的是中国人的老道,特别是有道理的老道,而不是什么都全盘接受。何老师通过他的实践让我们去逼近这样的一个无形之根,同时又提出了无形的概念。温老师说相见是无形,或者是如何理解?我们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去把各种各样的资源挖出来,上次我们说的孔子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下次说了焦裕禄的乡村建设的,与群众和基层的结合。这场我们原定计划是6点半结束,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

寥晓义:我想提一个问题,张老师,您当时说有几条原因,怎么在昌平老师这个地方就没有发生呢?还有何院长说到为什么那个地方没成呢?内置金融为什么你就能做成呢?那也就是说只能你玩。

李昌平:张老师的小井庄的项目开始立项的时候我参与了,中间被云南的项目官员接过去了,是他的项目,所以后来我就没参与。同时我在自己村子里面拿了12万块钱,他拿了14万。我拿了12万去我的村子里边做,差不多小井村和我的村是同时做的。那小井村后来失败了,那失败是必然的,那是因为你生搬硬套的,因为你有钱,你还指挥我们张教授去做,我就不喜欢NGO这套,我觉得啥都不懂,让你来搞这是肯定会失败的。张老师总结的原因也都是,但是我们追的原因是,你把云南的山里面的少数民族的东西拿到中原来,是不是也不一样,本身那时候在云南的山里面的项目的实践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还有社区发展基金的问题但是不接受教训。

另外就是说何老师的。

何慧丽:为什么寥晓义到兰考也两个月就走了,为什么你们待两天就走了,还有一个何慧丽坚持着做这样的事情。你的点我给你找了三个村,你就干了三个月就走了,我坚持十年多不容易。

李昌平:比方说南马庄搞了很多年,最终必须要把金融做起来,最后也确实是把金融做起来了。我2004年第一次见到郑斌,她不知道我是谁,我知道她是谁,我告诉她要做金融,她不懂金融是什么。后来她终于懂了,她正准备开始干,我在村子里面开一个会做培训,我说你跟毛于生合作你会失败的,结果她坚持了几年,她说我错了,你能不能帮帮我。当时不是搞的,我也参与过她的金融,从而以后郑斌再也需要帮助了。但是进行总结,走上正道还是靠的金融,所以农民组织里边不研究金融的问题,你会在黑暗中摸索很多年。第二,金融也不是很难的问题,但也确实是很专业的问题,一定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们每个人你懂这块,不懂那块。比如说文化问题就要请寥晓义老师帮忙。我会做金融,我就做金融。有30%的村庄我搞不懂,那一定会有人搞的,那不是我搞的事情,因为我搞不来。所以搞金融的事情每个合作社都要做,因为这是核心的部分。那么谁做呢?专业的人做,不要说不专业做这个事情,大家分工就可以了。

寥晓义:专业的人除了你还有谁?

提问:想问左靖老师,关于从文化和艺术方面切入,怎么样从根上能把村里面的文化给做起来。

左靖:刚才说的塑像,还有重新找出村庄历史的文脉,都做了这样的怒容,但是这个工程会非常的紧。而且还要跟当地的人结合,因为整个传统的东西完全崩溃了,乡村文化已经消失了,所以再一点点找回来恐怕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潘家恩:我想谈谈针对整个下午的学习的体会。首先其实一个关键词就是乡建,今天下午谈了金融、文化等方面。但是对于乡建,或者我们说从什么样的角度理解乡建,其实梁漱溟先生在他的理论里面提出来了为什么会有乡村建设,他认为其实既包括了自救,也包括了救济乡村,还包括了社会积极组织的现在。当代乡建给我们历史的一个补充,其实是很多被遮蔽掉的东西重新的展现。比如原来对中国的农业来说,从来都不仅仅只是单一的经济的问题,一定是多功能性的。所以说2008年的金融危机只是让我们把每个人心里面对农业的多样的认识重新挖掘出来。

第二,我们说乡村建设当代也已经做了十几年,我们温老师都总结出来了一个大体系,包括金融组织,甚至包括在城市里面的农民工的工作。但是我想其实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条件,每个地方也有每个地方的优势。实际上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常常呈现出来一种叫做群体性的存在和多样化的生存。希望大家用这样的一种整体性的视野去理解乡建。

第二个关键词是危机,这是温老师讲的。但是危机跟乡建有什么关系?下午李昌平老师讲的东西能引发大家的触动,是因为李老师非常敏锐的把握住了金融这个重要的杠杆,把握住了金融在乡村组织里面的组织力,把握了在现代金融没办法下乡,内生性金融的巨大的组织力量。除了金融可以作为杠杆,除了金融,中国人对食品危机的恐慌,对食品危机的反思,这难道不也是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翘动社会资源的契机吗。希望我们能顺势而为。

第三个是方向,如果说方向错了,可能停步就是进步。这个过程中其实我们说形式和切入点都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乡村建设。但是今天早上提国际的主席说过,今天的有机农业进入了3.0阶段,什么意思?就是不断的强调本地化。那么今天李老师所强调的内置金融,布置是金融,跟那些招商银行,跟外面的肯定不一样。所以说里面怎么看到内容,怎么看到跟本地的农民的结合,怎么想办法获得有一种东西,怎么用资源能回流乡村。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我想其实方方面面人都在谈乡愁和乡建,但是我想真正的乡建是如何能够让三要素回到乡村,而不是以这个以名义流出去。这个方向是什么?如果回到三农,如何让农业有活力有保障,如何让农民有自信有尊严。

最后我们想整个大会谈的生态,我们不想从技术层面上理解生态,也不是说大家做生态农业这件事情。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能够真正有一种生态的思维,这种生态的思维不是二元的,不是对立的,不是排他性的,而是一种真正的包容,而是一种真正的多样化。所以说我希望大家能够带着我们分论坛一的乡建视野,带着多样化的视野在思考上求异存同,在思想上求同存异,谢谢大家。

(演讲实录未经作者校对)

扬州过滤网板厂

网带价格

长城网带厂

扬州网链厂

输送网带厂

相关阅读
东明生态工程扮靓美丽东明佛海石韦羊眼花臭虫草黑桫椤肖鸢尾属Trp

东明:生态工程扮靓美丽东明中国花木07月23日资讯:本站人员从菏泽获悉盛...

2024-04-18
民营企业应健全管理制度青岛纤序柳香冬青三叶蛇莓卵叶扁蕾Trp

民营企业应健全管理制度发布日期: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企业管理理念落后...

2024-04-18
截至4月底我国手机上网用户规模达129亿凹脉柃冰川棘豆青鸾书带蕨十齿花科Trp

截至4月底我国上用户规模达12.9亿户电信业务收入增速持续放缓。1 4月,电信...

2024-04-18
冷水茭白热起来0永康乳头前胡舌蕨科甜橙龙爪槐Trp

冷水茭白“热”起来冷水茭白“热”起来自9月中旬起,随着“八月白”等茭...

2024-04-18
武汉康复鼓舞全球战疫信心报春杜鹃狗头七山岩黄蓍凤凰牛毛毡Trp

武汉“康复”鼓舞全球战疫信心4月8日零时,湖北省武汉市重启离汉通道。4月...

2024-04-18
黑龙江省关于2020年上半年农机事故情况广州野胡萝卜林生紫堇毛叶油丹茄花香草Trp

黑龙江省关于2020年上半年农机事故情况的通报各市(地)、县(市、区)农...

2024-04-18
友情链接